碰到不认识的字上网搜一搜已经成为了当前很多人的习惯,“能在网上搜到的读音应该不会有错吧”是许多人内心的真实写照,特别是带着“新华字典”字样的搜索结果,更增加了几分可信度。但就在近日,多家媒体披露了在线字典频繁出现低级错误的事件,让群众大跌眼镜,难道《新华字典》也不能相信了吗?
其实,《新华字典》目前并没有推出网页版,目前网页端存在的“在线新华字典”“在线现代汉语词典”相关网站并未获得《新华字典》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授权,实有“挂羊头卖狗肉”之嫌。
打假之风何以吹到《新华字典》?
众所周知,《新华字典》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话释义、用白话举例的字典,是民众心中字典界最权威的存在。
以前,人手一本《新华字典》是生活的标配,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,民众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,厚重的《新华字典》逐渐被便捷的网络搜索替代。部分投机分子便是抓住了这样的漏洞,制作山寨网站,蹭这波“一本万利”的红利。
新华社发 王鹏作
基于内容众筹机制,在线字典漏洞百出实属难免,但网站有对这些内容严格校对和审核的义务。在网民数量已超10亿人的今天,一点差错就可能带来蝴蝶效应的显现,导致社会认知出现大规模偏差。同时,汉字的读音与用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,是传承千年的民族之魂,不容随意亵渎。对认知尚不成熟,辨别判断能力有所欠缺的孩子来说,更容易受到这些“毒网站”的侵害,并难以纠正。
虽然多数在线字典为免费使用状态,但免费也不能当作输出错误信息的理由,更何况免费只是一个幌子,很多网站以免费查字为由引流,进而开展一些范文下载、教育培训、起名测字等收费业务,并不是真正为了传播知识。
知识不容亵渎,守护汉语言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。出版业进军数字化时代已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话题,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,不逐浪前行的后果就是被浪头拍在沙滩上。近年来,很多经典读物都纷纷放下身段投入“无纸化”竞争中,《新华字典》也行动起来,上线了自己的app,以更好地顺应民众需要,但app的下载流程、登录过程相对小程序、网页来说,便捷程度还不符合民众“随用随走、一身轻松”的要求。在全球化、信息化大背景下,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大规模地传入中国,对我国青少年的生活方式、思维方式、价值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,文化引导仍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。字典承担着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作用,更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,倾听民众真实需求,满足民众个性化偏好,从根源切断投机漏洞,保护汉语言文化的一脉相承。
对侵权行为重拳出击,民众不容肆意欺骗。“李鬼”字典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一种侵权逐利行为,不仅于公众有害,更触碰到了法律红线。但网络侵权行为往往带有手段复杂、取证成本高等特点,导致许多不法分子不断变换手段逍遥法外。打击网络侵权行为不能靠单打独斗,净化网络生态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于执法机关而言,是用一双“火眼金睛”探查隐匿在角落里的违法行为,做到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;于网络平台而言,要加强准入机制,不做流量的“奴隶”,勇敢说“不”;于民众而言,要学会辨别真伪,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,在日常生活中做侵权行为的观察者、检举者。当星星之火燃起,燎原之势便必将到来。
每一部网络字典的背后,都凝聚着编纂者辛勤的汗水与智慧,从词条的选择、释义的撰写到例句的搜集,每一个环节都需严谨对待,力求准确无误。支持正版网络字典的发展,不仅是维护知识产权的正义之举,更是促进文化繁荣、保障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,让我们行动起来,共同守护方寸之间里的大千世界。(图片源自网络)